GUANGDONG PROVINCE VOCATIONAL
SCHOOL OF OCEANOGRAPHIC ENGINEERING
廣東省海洋工程職業技術學校
2020年度教育質量報告
二○二一年一月
廣東省海洋工程職業技術學校2020年度教育質量報告.rar pdf原文下載
一、學校情況
(一)學校概況
廣東省海洋工程職業技術學校創辦于1935年,是省教育廳直屬公辦全日制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省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省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和高技能人才培養試點學校。
學校位于廣州市海珠區赤沙路15號,占地面積33337平方米,建筑面積38083平方米,現有固定資產總值為11672.09萬元。學校開設了海事工程、環保與食品加工、經濟與貿易、信息技術、水產養殖、制冷與機電工程等六大專業群涵蓋24個專業,其中制冷和空調設備運行與維修、海水生態養殖、環境治理技術等專業是省級重點專業。
近年來,學校積極落實《廣東省職業教育“擴容、提質、強服務”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要求,聚焦“海洋特色”辦學,推進“德技并修、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訓結合”,實現“提質培優、增值賦能”教育;主動落實新要求,構建新發展格局,源源不斷地為社會輸送了大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
(二)學生情況
1、本學年招生規模
2019/2020學年招收新生1056人,比上一學年招收的1604人減少548人,近兩學年學校招生人數對比見表1-2-1。
表1-2-1近兩學年學校招生人數對比
專業類別 |
2018/2019學年(人) |
2019/2020學年(人) |
人數變化(人) |
水產養殖類 |
178 |
166 |
-12 |
海事工程類 |
92 |
70 |
-22 |
制冷與機電工程類 |
358 |
194 |
-164 |
環保與食品加工類 |
43 |
43 |
0 |
經濟與貿易類 |
480 |
303 |
-177 |
信息技術類 |
427 |
280 |
-147 |
合計 |
1604 |
1056 |
-548 |
(來源: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管理系統)
2、在校生規模
2019/2020學年在校生3488人,比上一學年的3739人減少251人,近兩學年在校生規模對比見表1-2-2。
表1-2-2近兩學年在校生規模對比
專業類別 |
2018/2019學年(人) |
2019/2020學年(人) |
人數變化(人) |
水產養殖類 |
420 |
448 |
+28 |
海事工程類 |
192 |
202 |
+10 |
制冷與機電工程類 |
861 |
731 |
-130 |
環保與食品加工類 |
154 |
128 |
-26 |
經濟與貿易類 |
1294 |
1085 |
-209 |
信息技術類 |
818 |
894 |
+76 |
合計 |
3739 |
3488 |
-251 |
(來源: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管理系統)
3、畢業生規模
2019/2020學年畢業學生數為1031人,相比上一學年的1181人減少150人。近兩年畢業生規模見表1-2-3。
表1-2-3 近兩學年畢業生規模對比
專業類別 |
畢業生(人) |
||
2018/2019 |
2019/2020年 |
人數變化 |
|
水產養殖類 |
113 |
150 |
37 |
海事工程類 |
59 |
45 |
-14 |
制冷與機電工程類 |
310 |
191 |
-119 |
環保與食品加工類 |
67 |
42 |
-25 |
經濟與貿易類 |
451 |
374 |
-77 |
信息技術類 |
181 |
229 |
48 |
合計 |
1181 |
1031 |
-150 |
(來源: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管理系統)
4、畢業生就業、升學情況
2019/2020學年的應屆畢業生就業率為99.32%,相比上一學年的就業率增加0.35%。2019/2020學年的畢業生升學率為45.59%,相比上一學年的升學率上升5.71%。近兩學年學生就業、升學情況見表1-2-4。
表1-2-4 近兩學年學生就業、升學情況
學年 |
畢業人數(人) |
就業率 |
升學人數(人) |
升學率 |
2018/2019 |
1181 |
98.97% |
471 |
39.88% |
2019/2020 |
1031 |
99.32% |
470 |
45.59% |
(來源: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管理系統)
5、學生結構
2019/2020學年,學校全日制中職學歷教育學生數為3488人,比上一學年減少251人。非全日制學歷教育學生數為415人,比上一學年減少465人。近兩學年學生結構見表1-2-5。
表1-2-5 近兩學年學生結構
學年 |
全日制中職學歷教育在校生 (人) |
按區域分(人) |
非全日制學歷教育在校生總數(人) |
|||
本省市人數 |
外省市人數 |
|||||
人數 |
比例 |
人數 |
比例 |
|||
2018/2019 |
3739 |
3215 |
85.99% |
524 |
14.01% |
880 |
2019/2020 |
3488 |
2938 |
84.23% |
550 |
15.77% |
415 |
(來源: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管理系統)
6、學生鞏固率
2019/2020學年學生鞏固率為97.13%,比上一學年學生鞏固率上升2.10%。近兩學年學生鞏固率見表1-2-6。
表1-2-6近兩學年學生鞏固率
學年 |
在校生數(人) |
流失數(人) |
鞏固率 |
2018/2019 |
3739 |
186 |
95.03% |
2019/2020 |
3488 |
100 |
97.13% |
(來源: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管理系統)
7、培訓規模
學校精心組織各項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與考試,2019/2020學年共培訓3279人次,比上一學年的2549人次增加730人次。近兩學年培訓情況見表1-2-7。
表1-2-7近兩學年培訓情況
學年 |
開設培訓項目數(項) |
培訓數量(人次) |
2018/2019 |
19 |
2549 |
2019/2020 |
17 |
3279 |
(來源: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管理系統)
(三)教師隊伍
2019/2020學年,學校教師總人數256人,其中專任教師人數224人,生師比為13.6:1,比上一學年生師比有所改善?!半p師型”專任教師124人,比例為55.36%,比上一學年“雙師型”專任教師的比例下降0.64%。兼職教師人數27人,比例為10.55%,比上一學年提高0.39%。本科及以上學歷專任教師217人,比例為96.88%,其中碩士以上34人,比例為15.18%,比上一學年提高1.40%;高級職稱教師79人,比例為35.27%,比上一學年提高0.16%。近兩學年教師隊伍情況對比見表1-3-1。
表1-3-1近兩學年教師隊伍情況對比
指標 |
2018/2019學年 |
2019/2020學年 |
變化情況 |
生師比 |
16.6:1 |
13.6:1 |
3:1 |
“雙師型”專任教師比例(%) |
56.00% |
55.36% |
-0.64% |
兼職教師比例(%) |
10.16% |
10.55% |
0.39% |
專任教師本科及以上學歷比例(%) |
96.00% |
96.88% |
0.88% |
專任教師碩士及以上學歷比例(%) |
13.78% |
15.18% |
1.40% |
專任教師高級職稱比例(%) |
35.11% |
35.27% |
0.16% |
(來源: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管理系統)
學校通過嚴抓師德師風、加強教師培訓、鼓勵教師以賽促教、發揮名師名工作室引領帶動作用等,多措并舉建設“梯隊式”教師隊伍,進一步提高了教師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
(四)設施設備
本年度學校固定資產總值11672.09萬元,其中教學、實習儀器設備總值4544.03萬元。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13027.52元/人,與上年度相比,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增加1963.06元/人。本學年校內實踐教學工位數3119個,生均校內實踐教學工位數為0.89個/人,與上年度相比,生均校內實踐教學工位數增加數為0.11個/人。學?,F有紙質圖書44457冊,生均12.75冊/人,比上一學年增加0.96冊/人。2020年學?;巨k學指標情況見表1-4-1。
表1-4-1 2020年學?;巨k學指標情況
指標 |
2019年 |
2020年 |
變化情況 |
校園占地面積(平方米) |
33337 |
33337 |
-- |
總建筑面積(平方米) |
38083 |
38083 |
-- |
固定資產總值(萬元) |
11181.58 |
11672.09 |
490.51 |
教學儀器設備總值(萬元) |
4137.64 |
4544.03 |
406.39 |
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元/人) |
11064.46 |
13027.52 |
1963.06 |
校內實踐教學工位數(個) |
2916 |
3119 |
203 |
生均校內實踐教學工位數(個/人) |
0.78 |
0.89 |
0.11 |
紙質圖書數(冊) |
44071 |
44457 |
386 |
生均圖書數(冊/人) |
11.79 |
12.75 |
0.96 |
(來源: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管理系統)
二、學生發展
(一)學生素質
本學年,我校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核心,以改革促發展,以創新求突破,以教育學生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重點,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多措并舉提升德育工作水平,實施“做人與做事同學,技能與素養同修,成人與成才同步”的“三同”育人模式, 同時貫徹落實國家學生體質測試標準。
本學年,學校學生文化課合格率為93.09%,專業技能合格率為89.71%,體質測評合格率為70.64%,學生畢業率達100%。在省級以上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獲獎10項。
案例一: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 素質教育創特色
圖2-1-2中國飲食文化課堂 |
為提高我校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學校辦學品位,推進素質教育,2020年,隨著我國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我校依據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實施計劃,根據學校的辦學目標,決定以校本的開發為突破口,依托我校85周年辦學歷史,進行校本課程的研究與實踐。本學年通過多次打磨特色課程,我校逐步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傳統文化課程體系,使之能充分發揮優秀傳統文化正能量。該系列課程闡發了中華傳統文化精髓、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讓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貫穿我校學生整個中職生涯。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學生能逐步提高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樹立民族自信感,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在校體驗
本學年,學校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關心愛護學生,積極遵循中職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大力增強第二課堂活動的針對性、實效性和時代性,著力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全面提高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實踐運用能力和就業創業能力。通過問卷調查、電話調查和學生座談等方式了解學生對學校的滿意度,與上一學年對比可見,學生對學校的辦學環境、設施條件、安全狀況、教學情況、文化與社團活動等方面均較滿意。本學年學生對學校滿意度調查情況見表2-2-1。
表2-2-1 本學年學生對學校滿意度調查情況
項目 |
2019/2020學年 |
對理論學習的滿意程度 |
90% |
對專業學習的滿意程度 |
93% |
對實習實訓的滿意程度 |
86% |
對校園文化與社團活動的滿意程度 |
92% |
對校園生活的滿意程度 |
90% |
對校園安全的滿意程度 |
98% |
畢業生對學校的滿意程度 |
95% |
案例二:不忘初心 追夢再出發
本學年學校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學校黨委的正確指導下,校團委組織學生開展“不忘初心·追夢再出發”系列青年教育活動,通過瞻仰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參觀珠海白海豚自然保護區、開展禁毒系列活動、參加2020全國暨廣東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舉辦“學憲法講憲法”演講比賽等社會實踐活動,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培養學生應有的品格和交際能力,促進個人素質、社會角色和諧統一。
圖2-2-2憲法宣傳月活動 |
圖2-2-3參觀珠海白海豚自然保護區 |
圖2-2-4參觀廣州市禁毒博物館 |
(三)資助情況
學校高度重視,成立了以學校一把手為組長的學生資助工作專項管理領導小組,設立了學生資助中心,配備專人專職專線,認真做好關于學生資助的每一項工作。嚴格按照國家政策制定了相應實施細則:《廣東省海洋工程職業技術學校國家助學金實施細則》和《廣東省海洋工程職業技術學校國家免學費實施細則》。2020年制定了《廣東省海洋工程職業技術學校特殊性困難補助管理辦法》和《廣東省海洋工程職業技術學校助學金管理辦法》,使學校資助工作更加科學和規范。本學年,學校有554名學生申請國家助學金,超過95%學生享受國家免學費優惠政策。本學年學校學生獎學金受獎比例超過40%。本學年學校獎學金分配表見表2-3-1。
表2-3-1 本學年學校獎學金分配表
獎學金名稱 |
獎金名額(名) |
姚煥洲獎學金 |
6 |
企業獎學金 |
114 |
學校一等獎學金 |
49 |
學校二等獎學金 |
184 |
學校三等獎學金 |
333 |
(四)就業質量
1、就業情況
本學年學校畢業生數1031人,較去年減少150人;畢業生就業率99.32%,較去年增加0.35%;畢業生對口就業率78.88%,較去年降低8.23%;初次就業月平均起薪4316元,較去年增加386元。
畢業生就業滿意度99.09%,較上一學年增加3%,就業質量持續提高。近兩學年學校就業情況見表2-4-1;近兩學年學校分專業就業情況見表2-4-2。
表2-4-1 近兩學年學校就業情況
項目 |
2018/2019學年 |
2019/2020學年 |
變化情況 |
畢業生數(人) |
1181 |
1031 |
-150 |
就業率 |
98.97% |
99.32% |
0.35% |
對口就業率 |
87.11% |
78.88% |
-8.23% |
初次就業每月平均起薪(元) |
3930 |
4316 |
386 |
表2-4-2 近兩學年學校分專業就業情況
序號 |
專業名稱 |
就業率(%) |
||
2018/2019學年 |
2019/2020學年 |
變化情況 |
||
1 |
電子商務 |
98.61 |
99.61 |
1.00 |
2 |
軟件與信息服務 |
100.00 |
98.77 |
-1.23 |
3 |
海水生態養殖 |
100.00 |
100.00 |
0.00 |
4 |
旅游服務與管理 |
98.31 |
100.00 |
1.69 |
5 |
特種動物養殖 |
100.00 |
100.00 |
0.00 |
6 |
農村環境監測 |
100.00 |
100.00 |
0.00 |
7 |
環境治理技術 |
100.00 |
100.00 |
0.00 |
8 |
農產品保鮮與加工 |
100.00 |
100.00 |
0.00 |
9 |
食品生物工藝 |
100.00 |
77.78 |
-22.22 |
10 |
船舶駕駛 |
100.00 |
100.00 |
0.00 |
11 |
輪機管理 |
100.00 |
95.00 |
-5.00 |
12 |
國際商務 |
100.00 |
100.00 |
0.00 |
13 |
農村經濟綜合管理 |
100.00 |
100.00 |
0.00 |
14 |
農業機械使用與維護 |
98.44 |
--- |
--- |
15 |
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 |
100.00 |
--- |
--- |
16 |
會計 |
98.31 |
100.00 |
1.69 |
17 |
物流服務與管理 |
100.00 |
100.00 |
0.00 |
18 |
制冷和空調設備運行與維修 |
97.85 |
98.41 |
0.56 |
19 |
機電技術應用 |
97.67 |
98.04 |
0.36 |
20 |
電子技術應用 |
98.41 |
100.00 |
1.59 |
21 |
計算機平面設計 |
100.00 |
100.00 |
0.00 |
22 |
計算機動漫與游戲制作 |
100.00 |
100.00 |
0.00 |
23 |
計算機應用 |
--- |
100.00 |
--- |
24 |
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 |
--- |
100.00 |
--- |
(來源: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管理系統)
2、升學情況
本學年畢業生升入高等教育470人,升學率為45.59%,較2019年的升學率提高5.71%。近兩學年畢業生升學情況見表2-4-3。
表2-4-3 近兩學年畢業生升學情況
序號 |
專業名稱(全稱) |
升學率(%) |
||
2018/2019學年 |
2019/2020學年 |
變化情況 |
||
1 |
電子商務 |
35.07 |
41.80 |
6.73 |
2 |
軟件與信息服務 |
60.71 |
56.79 |
-3.92 |
3 |
海水生態養殖 |
15.00 |
6.06 |
-8.94 |
4 |
旅游服務與管理 |
13.56 |
20.37 |
6.81 |
5 |
特種動物養殖 |
7.14 |
20.00 |
12.86 |
6 |
農村環境監測 |
78.57 |
75.00 |
-3.57 |
7 |
環境治理技術 |
45.45 |
75.00 |
29.55 |
8 |
農產品保鮮與加工 |
56.76 |
70.59 |
13.83 |
9 |
食品生物工藝 |
80.00 |
44.44 |
-35.56 |
10 |
船舶駕駛 |
14.63 |
4.00 |
-10.63 |
11 |
輪機管理 |
11.11 |
20.00 |
8.89 |
12 |
國際商務 |
27.78 |
31.25 |
3.47 |
13 |
農村經濟綜合管理 |
0.00 |
6.67 |
6.67 |
14 |
會計 |
55.93 |
63.64 |
7.70 |
15 |
物流服務與管理 |
72.88 |
79.07 |
6.19 |
16 |
制冷和空調設備運行與維修 |
46.24 |
49.21 |
2.97 |
17 |
機電技術應用 |
52.33 |
84.31 |
31.99 |
18 |
電子技術應用 |
66.67 |
86.67 |
20.00 |
19 |
計算機平面設計 |
36.36 |
55.36 |
18.99 |
20 |
計算機動漫與游戲制作 |
45.24 |
56.41 |
11.17 |
21 |
計算機應用 |
--- |
43.40 |
--- |
22 |
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 |
--- |
18.75 |
--- |
合計 |
39.88 |
45.59 |
5.71 |
(來源: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管理系統)
(五)職業發展
1、學習能力
學校堅持“以促進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改進和創新教學方式,加強信息化教學技術的推廣實施,提升全體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開展內容豐富的第二課堂活動,邀請優秀企業代表進行專業講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專業認知,提升職業發展認同感;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產業的發展,根據市場需求和大灣區產業政策導向調整專業和教學內容,以畢業生職業崗位能力的培養為目標,開展教育教學活動。
2、崗位適應能力
加強技能培訓及工匠精神教育,通過認識實習、課程實踐、企業課程置換教學,提高學生職業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增強就業競爭力。加強校企合作,將行業企業的用人標準和崗位標準引入教學,提高了學生的社會及崗位適應能力。規范管理畢業生跟崗實習和頂崗實習,增強畢業生職場競爭力。
3、崗位遷移能力
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專業技能比賽,以賽促學,加強學生職業核心能力以及責任心、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表達能力、應變能力和抗壓能力的培養。畢業生崗位適應能力較好,上崗后能較快地進入角色,得到用人企業的普遍好評。畢業生獲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的比例保持較高水平。近兩年畢業生獲得職業資格證書情況見表2-5-1。
表2-5-1 近兩年畢業生獲得職業資格證書情況
學年 |
畢業生數 |
獲得職業資格證人數 |
獲證率 |
2018/2019學年 |
1181人 |
1026人 |
86.88% |
2019/2020學年 |
1031人 |
872人 |
84.58% |
(來源: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管理系統)
4、創新創業能力
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均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環節和有效途徑。在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創新創業設備場地、學校資助經費管理、創業孵化等方面均有相應制度的保障,讓學生創業團隊可以獲得政策、資金、導師指導、場地和智力等多方面的支持。支持學生創業團隊參加第六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并獲得銅牌。
案例三: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展我校學生風采
我校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活動。經貿專業科依托學校創新創業基地優勢,加強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乘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之東風,組織畢業生參加以“互聯網+農業”為主題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助力發掘和發揮家鄉資源、生態文化優勢;培養選拔我校學生參加第六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參賽項目“鄉味道,最本真的味道--直播電
圖2-5-1創新創業導師指導參賽選手 |
商扶貧”榮獲廣東省分賽職教賽道決賽銅獎。
三、質量保障措施
(一)專業動態調整
1、專業結構調整
學?,F有海事工程、環保與食品加工、經濟與貿易、信息技術、水產養殖、制冷與機電工程六大專業群。本學年中職招生專業由原來的20個調整為17個,停招特種動物養殖、汽車運用與維修、農產品保鮮與加工等3個專業,無新增專業。所有中職專業均與高職院校開展中高職貫通三二分段人才培養,為學生繼續深造打通路徑、創造條件。
2、人才培養方案調整
學校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的要求,調整了2018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了2019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學校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對接國家教學標準,結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學校實際,體現不同專業類別的特點,明確專業培養目標,規范課程設置,合理安排學時,強化實踐環節,嚴格畢業要求,促進書證融通,著力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教育教學改革
1、公共基礎課
學校根據《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的要求,開齊開足公共基礎課程。將思想政治、語文、歷史、數學、英語、信息技術、體育與健康、藝術等列為公共基礎必修課程,并將物理、化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職業素養等課程列為必修課或限定選修課。結合實習實訓強化勞動教育,弘揚勞動精神、勞模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
學校積極進行公共基礎課的教學改革,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一是進行語文課教學改革,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學內容中,加強漢字書寫技巧技法訓練,有效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及漢字書寫水平。組織學生參加第九屆廣東省職業院校漢字書寫技能大賽獲得佳績:學校獲得團體銀獎;1位學生獲得一等獎,8位學生獲得二等獎,22位學生獲得三等獎,18位學生獲得優勝獎。二是積極改革體育課教學,在水產養殖、海事工程專業開設游泳技能訓練,舉辦溺水自救和救人的知識講座,舉行游泳比賽,提高學生的游泳技能,為學生將來從事水產養殖、海事工程行業的工作打下基礎;在全校開設足球、籃球、羽毛球、定向越野的選修課,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增強學生身體素質。
2、專業設置
學?,F有海事工程、環保與食品加工、經濟與貿易、信息技術、水產養殖、制冷與機電工程六大專業群,共設置24個專業,其中制冷和空調設備運行與維修、海水生態養殖、環境治理技術等專業是省級重點專業。近兩學年學校專業設置數如表3-2-1所示。
表3-2-1 近兩學年學校專業設置數一覽表
專業類別 |
2018/2019學年專業設置數 |
2019/2020學年專業設置數 |
海事工程類 |
2 |
2 |
環保與食品加工類 |
4 |
4 |
經濟與貿易類 |
5 |
5 |
信息技術類 |
5 |
5 |
水產養殖類 |
3 |
3 |
制冷與機電工程類 |
7 |
5 |
合計 |
26 |
24 |
(來源: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管理系統)
另外,學校與4所高職院校共同設立7個專業的高職專業學院試點班級,與3所高職院校共同設立8個專業的高技能人才學歷提升計劃班級。
3、師資隊伍
本學年學校共有教師256人,其中校內專任教師224人,本科及以上學歷專任教師217人,占專任教師的96.88%。專任教師中級及以上職稱140人,占專任教師的62.5%。
學校加強師德師風長效機制的建設,本學年出臺了《廣東省海洋工程職業技術學校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試行)》,規范教師職業行為,強化教師隊伍管理,保障教育教學質量。為更好地促進教師自我成長,學校實施了專業骨干教師培養計劃、青年教師培養計劃、教師現代化教學水平提升計劃,鼓勵教師參加各類培訓及競賽,不斷提升教師教學能力。
4、課程建設
學校根據《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的要求,制訂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規范課程設置。
學校加大課程建設與改革力度,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積極開展企業調研,聘請專家指導,以職業崗位的能力為依據,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深入開展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改革,建立具有職教特色的專業課程體系。深化教學模式改革,采取有明確針對性的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理實一體化等教學模式。不斷更新完善教學設備,使之與產業發展同步。積極實施1+X證書制度試點,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有關內容及要求有機融入專業課程教學,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基于“書證融通”的課程體系,深化教師、教材、教法改革。全校共完成536個課程建設項目,校企合作開發8門課程,校企合作開發6種教材。
5、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1)學校以中高職貫通三二分段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抓手,不斷推進我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學校有17個專業與11所高職院校開展中高職貫通三二分段人才培養,與高職院校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開展教學活動,共享優質教學資源。
(2)學校與高職院校共同設立高職專業學院試點班級以及高技能人才學歷提升計劃班級,共同制訂和實施人才培養方案,加強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根據生源特點,實行靈活多元教學模式,堅持因材施教,保證人才培養質量。
(3)學校以產教融合為核心,不斷深化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制冷與機電工程專業群緊密結合《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所提出的“促進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的要求,與青島海爾集團共建產教融合基地,2020年6月,與海爾華南園區簽約共建S-center校園技能實訓中心和產業學院戰略框架性協議。形成了產學互動的師資隊伍、“標準嵌入+企業項目”課程體系、“工學融合”協同育人的組織實施以及“技術創新+工匠精神”的產教互融文化的人才培養模式。電子商務專業深度探索準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將企業項目和工作任務融入實踐教育全過程,按照學生-學徒-準員工-員工的途徑共同完成人才培養,強化專業核心能力和職業核心能力的提升,在農村電商、電商直播、新媒體運營校企合作方面邁出了喜人的一步。
圖3-2-3 PLC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 |
6、信息化教學
學校接入互聯網出口帶寬300M,校園網主干最大帶寬為1000M,現有網絡信息點1380個,教學場所均具備多媒體教學條件,擁有3個省級專業教學資源庫、11萬冊電子圖書及一大批實用性微課、多媒體課件等數字化教學資源。全校教師積極應用教學平臺、計算機教學軟件、多媒體課件、微課、虛擬仿真等方式和手段進行教學,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學校鼓勵教師鉆研信息化教學,更新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學水平,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層面的教學能力比賽,以賽促教。2020年,學校成功申報廣東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省級試點校。學校根據要求,積極組織實施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工作,不斷提升學校的信息化教學水平。我校教師在2020年廣東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中獲得三等獎。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學校制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學校應急教學組織工作總體方案》,按照“開學不返?!钡姆绞浇M織開展全校性的網絡教學。全校開設在線學習課程202門,全體任課教師采用超星學習通、雨課堂、職教云等教學平臺以及QQ、微信等在線工具開展網絡教學,有效地實現了停課不停學。
7、實訓基地
學?,F有校內實踐教學基地148個及校外實踐教學基地31個,基本能夠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學校不斷完善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其中,本學年完成了有 53個實訓工位的省級海事考試室的建設,可以滿足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合格證書、船員適任證書計算機終端考試的要求。
8、教學資源建設
學校有中職水產養殖課程數字化教學資源庫、一體化實訓室數字化課程學習系統、環境治理技術專業數字化課程教學資源庫等3個省級專業教學資源庫。各專業科積極開展課程建設,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制作了一大批輔助教學的微課、課件及視頻,豐富了專業教學資源庫、數字化課程,實現教學資源的有效共享。教師利用信息化教學平臺及資源庫開展教學,提高了教學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9、教材選用
學校嚴格按照廣東省教育廳轉發教育部關于印發《中小學教材管理辦法》《職業院校教材管理辦法》和《普通高等學校教材管理辦法》的通知的要求,規范選用教材,通過正規渠道征訂教材。本學年共征訂405門課程的教材。積極組織教師開發校本教材供學生使用,但不收取學生任何費用。
10、國際合作
2019年11月,學校承辦了第三期太平洋島國漁業培訓班。學校高度重視涉外培訓項目,經過精心籌劃,圓滿完成太平洋島國漁業培訓班的相關工作。本次培訓涉及太平洋8個國家的29名學員,授課以“課堂講授與技能實操相結合,實地考察與經驗交流相結合”等模式進行,內容涵蓋養殖技術、水產品加工、飼料與營養、文化交流等,使學員在學習我國先進的漁業生產、經營、管理技術的同時,感受彼此文化精髓,拉近民心相通,為“一帶一路”建設打下廣泛社會基礎,促進各國間的海洋與漁業合作發展。
(三)教師培養培訓
一是加強干部、教師隊伍的整合與管理工作。本學年,學校積極盤活校內外人才資源,確保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根據上級的要求招聘了5名研究生學歷應屆畢業生。
二是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組織好本年度評先推優及培訓工作。學校出臺了《廣東省海洋工程職業技術學校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試行)》。以師德師風活動月及教師節活動為契機,開展表彰活動,將師德一票否決制具體落實到學科帶頭人續聘、評先評優等工作中。推進人才支持計劃,本學年組織推薦各類評優、專家等13個項目共49人。我?,F有1名國家級教學名師、10名省級教學名師,8名校級專業帶頭人,57名校級骨干教師。
三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發揮學校名師工作室帶動引領作用。組織教師參與廣東省教科文衛系統李進豪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培訓交流。推薦全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競賽評委專家、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專家庫成員、漁港建設與漁船漁港綜合管理專家委員會專家人選等共13個項目49人;選派推薦參加上級組織的各級各類師資培訓進修94人次,參加企業實踐共30人。
案例四:忠于職守,追求突破
學校發揮名師工作室的帶動引領作用,組織教師參與廣東省教科文衛系統李進豪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交流培訓,發揮工匠(名師)的作用,引領師資隊伍建設,培養品學兼優、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助力職業教育發展。
(四)規范管理情況
學校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加強制度建設,積極進行管理創新,提高學校內部管理水平。本學年學校制訂了涉及科研管理、學生管理、財務管理、教學管理、后勤管理等多方面的19個文件,推動了管理制度的規范化和精細化,做到依法辦事,有章可循。
1、教學管理
學校嚴格按照廣東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教學管理工作指導委員會編寫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管理工作規程》、《中等職業學校實踐教學管理》的規定,運用管理科學和教學論的原理與方法,充分發揮計劃、組織、協調、控制等管理職能,開展教學管理工作,對教學各個環節實施管理,使學校教學過程高效、有序運行,保證教育教學質量。
(1)科學制訂和嚴格實施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筑牢教學質量基石
學校根據《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的要求,統籌規劃,做好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工作。本學年,學校制訂2019級17個中職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與高職院校共同制訂7個高職專業學院試點專業以及8個高技能人才學歷提升計劃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嚴格按人才培養方案組織開展教學活動、安排教學過程,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制訂相關的教學文件,規范教學過程的各個階段和環節管理,保證專業人才培養的規格與質量。
(2)規范教學過程管理
一是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的教學管理,保證教學的正常運行。網絡教學期間,學校以“開學不返?!钡姆绞浇M織開展教學,實行學校、專業科、教研組網絡教學三級管理;學生返校上課期間,學校加強教學組織管理,精準分析,科學決策,整合資源,靈活安排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相結合的教學工作,學校教學運行正常,教學情況良好。
二是學校不斷完善教學過程管理制度。制訂了《教師教學行為規范》、《教學事故處理辦法》、《學生實習管理辦法》、《課堂教學秩序巡查制度》、《技能競賽管理辦法》、《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試行)》等規章制度,明確管理部門的管理職責以及教師的崗位職責,保證教學工作有章可依,保障教育教學質量。
三是推進教學內容改革。引導教師結合職業崗位能力的需求,把職業崗位能力培養與課程改革緊密結合,將職業崗位工作過程內容提煉轉化為課程教學項目,融合到教學內容中。
(3)加強教學監控管理
學校建立了教學巡查制度、教育教學督導制度及教學評價制度,通過課堂教學巡查、網絡教學巡查、課堂隨機聽課、專項教學檢查與督導以及教學質量綜合測評等手段,對教學過程實施全面質量監控,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措施糾正存在問題,保障教學有序運行。
2、學生管理
一是采用“教、導、管”三結合的學生教育管理模式,加強學生教育管理。
二是堅持德育教育為首,在德育教育工作上重點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性。
(1)把德育教育與年級特點相結合。針對不同的年級特點,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對一年級著重進行行為規范教育、二年級著重進行紀律教育、三年級著重進行理想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
(2)把德育教育與社團活動相結合。通過加強對社團組織的領導,指導社團積極開展各項有益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
(3)把德育教育與各科教學相結合。結合學生實際,緊密聯系課程特點,根據課程要求和學生的個性特征,積極開展德育工作。一方面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另一方面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科技創新意識。
(4)把德育教育與網絡教育相結合。隨著計算機網絡的普及,網絡已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深刻影響著學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學校充分運用網絡技術,擴大思想工作的覆蓋面,積極搶占網絡思想工作主陣地。
(5)發揮畢業典禮的育人功能。對學生進行了“感恩教育”和“理想教育”。把感恩教育作為德育工作的切入點,著重從感恩祖國、感恩社會、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學校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全方位教育,打造校園感恩文化。充分利用舉辦的畢業典禮,對學生深入進行“感恩教育”。
3、財務管理
學校嚴格遵守國家及省的各項財務制度,認真做好財務管理的各項工作。一是嚴遵《會計法》,執行政府會計制度,嚴謹認真做好財務管理各項日常工作。二是謹遵上級部門要求,努力調撥資金,確保學校疫情防控經費開支、完成因疫情導致的學生住宿費退費工作,并在此基礎上確保學校正常運轉,努力實現“保民生、保穩定”。三是全體動員,修訂了多項內部控制制度,不斷加強國有資產的管理,嚴格采購相關程序管理,進一步完善學校內部控制建設。四是努力提高保障能力與水平,落實優先發展教育的保障措施,在科研項目、專業建設、教學質量提升等方面重點投入,促進學校教育教學發展。
4、后勤管理
學校加強后勤管理,促進后勤管理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和精細化,不斷提升后勤服務質量與水平,為實現依法治校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師生健康和生命安全
2020年,學校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從人員、場所、設備、藥物、資金等方面,確保人防物防技防工作要求落到實處,切實保障了全校師生的身體健康和正常的教學秩序。學校實行醫務人員24小時值班制度,做好學生和老師健康防護工作。
(2)實施規范化優質服務,在服務中踐行立德樹人
通過組建“海校后勤服務學生工作群”,加強了后勤管理與服務人員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引導學生自覺遵守規則,愛護環境,維護秩序,倡導節約,誠信友愛。
(3)營造美好環境,強化文化育人
本學年進一步明確了保潔的范圍和標準,把清洗高低位水池、清理化糞池、除四害、垃圾分類等服務納入保潔的服務范圍,并增加了專職消毒員。同時在食堂墻壁、宣傳欄等張貼文明用餐、光盤行動、垃圾分類等宣傳標語,餐桌上均設置隔板,貼有分座標識,營造濃厚的文明用餐氛圍,發揮好環境育人的功能和實效。
(4)關注師生食品安全,作好食堂食品安全管理
嚴格落實食品安全管理的各類文件要求,宣傳提倡“節約糧食,杜絕浪費”;落實校園陪餐制度,加強在疫情防控期間學生就餐制度的專項工作;協助學校食堂加入了“海珠食安”的“明廚亮灶”工程,加強了對食堂食品原料管理儲存、加工制作、衛生安全等方面的安全監管。
5、安全管理
(1)建立健全安全保衛機制。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分管副校長為副組長的學校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全面領導學校的安全工作。制定了學校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學生日常安全管理制度》、《校衛隊崗位職責》、《教職工值班制度》、《晚自修管理制度》、《早操管理制度》等規章制度,使學校安全工作做到有章可循、違章必究、不留盲點、不出漏洞。
(2)加強聯動,形成工作合力。加強與公安機關的對接聯動,通過聯勤執法、資源共享等多種形式,形成良性互動的合作氛圍,共同解決制約內部安全運行的瓶頸問題。我校實行聘請派出所領導擔任學校法制副校長,聘請派出所分片警官擔任學校法制輔導員,實行聯合巡邏,對重點學生共同教育等制度。
(3)精心開展“六防”教育,扎實推進“五位一體”安全防控網建設。學校確定每學期第一周為安全教育宣傳周,積極與公安、衛生、綜合治理等部門通力合作,組織開展一系列道德、法制教育活動,包括聘請派出所警官舉行法制教育報告會、聘請交警隊員進行交通安全培訓、聘請衛生防疫部門的工作人員進行了食品衛生安全教育等。每學期放假前夕,學校印發致學生家長的公開信,請家長配合學校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嚴防學生人身傷亡事故的發生。學校堅持“從細微處著眼,從最小處抓起”的原則,扎實推進單位內部“人防、物防、技防、制度防、信息防”“五位一體”安全防控網建設,并結合工作需要不斷升級完善。學校建立完善內部治安保衛制度,強化重點要害部位、崗位安全監管,層層落實門衛、值班、巡查等安全管理制度。
6、科研管理
學校制定《廣東省海洋工程職業技術學??蒲许椖抗芾頃盒修k法》,有效規范了學??蒲许椖抗芾?。本學年學校開展科研課題兩項,申報省級科研項目兩項,完成省級專項課題答辯驗收兩項。
7、管理隊伍建設
學校按照省教育廳工作要求,為做好集團化辦學的過渡準備,進一步完善干部隊伍建設。學校出臺干部選拔任用工作制度,明確選拔任用干部工作中的原則、條件、程序及紀律;出臺學校公開招聘工作規程,為嚴謹規范管理隊伍提供了標桿。學校加強干部與廳機關工作交流力度,推薦干部到機關跟班學習,借調了一位干部在省教育廳工作,派出4位干部到廣東生態工程職業學院交流鍛煉。
8、管理信息化水平
學校重視信息技術對教育教學發展的影響,通過信息化建設帶動教育教學現代化。本學年,學校全面引入無紙化辦公系統,實現了信息共享及協同辦公,極大地提高了辦公效率和管理信息化水平。
(五)德育工作情況
學校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形成了黨委書記為組長,分管校長為副組長,各科室負責人為主要成員的德育領導小組,形成了以班主任和思政教師為骨干的德育工作隊伍,營造全體教師齊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氛圍。學校根據教育部的要求,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與法律》、《經濟政治與社會》、《哲學與人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業指導》等德育課程。學校德育工作始終堅持以班級活動、德育課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陣地,輔之于共青團建設,建立健全周一升旗儀式和國旗下的宣誓儀式,完善德育教育基地等,多渠道、多形式搭建德育工作舞臺,增添德育工作載體,提高德育工作成效。
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本學年組織開展了德育主題活動、主題團日活動、志愿服務活動等寓教于樂的各類活動,每月一主題,以主題引領活動。
學校大力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重要指示精神,圍繞廣東省文明風采大賽“鑄魂”和“強國之旅”兩個主題,多次與兄弟學校交流學習,聘請優秀指導教師來校開展專題培訓,將“文明風采”大賽與學生社團活動、主題班會等結合,緊貼學生學習與生活實際,使學生的精神風貌煥然一新,達到活動育人、過程育人的良好效果。學校2人次榮獲2020年中等職業學?!拔拿黠L采”比賽廣東省二等獎。
學校社團組織蓬勃發展,現有跆拳道社、聲樂社、乒乓球社、棋藝社、漢服社等十多個學生社團,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
學校積極引導學生加入校團委、學生會,充分發揮共青團在廣大青年中的帶頭作用,鼓勵學生參與學校班級日常管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案例五:生機勃勃的跆拳道社團活動
學校跆拳道社成立于2008年,現有成員136人,為學校社團人數最多,影響力最大的學生社團。社團制度明晰,每周定期舉行3次訓練,不定期邀請資深跆拳道教練開展授課,學員通過訓練,提高了技術,形成勤奮堅韌的性格,提升了精神境界,成為一個具有健壯體魄和健全人格的人。
(六)黨建情況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全面落實巡察整改工作,克服疫情,落實好黨的建設總要求、全面從嚴治黨的具體責任,提升黨建和群建工作質量;從嚴抓好意識形態工作,確保校園輿情不發生重大風險。
1、以思想建設為重點,加強學習,擰緊理想信念的“總開關”
一是突出抓好關鍵少數。通過每個季度組織黨委理論中心組學習,
黨委“第一議題”學習,建立集中學習研討常態化機制,在理論武裝上下功夫,在學懂弄通做實上當好示范;二是抓好自學。聚焦政治和思想重點,加強組織自學,督促黨員干部帶著問題學、帶著思考學、帶著目標學,提高思想認識,激發黨員干部的求知欲,及時撰寫心得體會。
2、把準黨建方向,從嚴抓好意識形態工作
圖3-6-2 開展教材和圖書館書籍排查 |
3、以持續提升組織力為重點,以“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為目標,推動黨支部建設質量全面提升
圖3-6-3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堅守疫情 防控第一線 |
案例六:我校黨員干部赴梅州市八一起義軍三河壩戰役紀念館、葉劍英紀念園開展黨性錘煉活動
紀念館參觀學習
圖3-6-5黨員干部在葉劍英紀念館參 觀并開展現場教學《歷史關頭的抉擇》 |
學校黨辦組織學校黨政班子成員和各支部支委前往梅州市八一起義軍三河壩戰役紀念館、葉劍英紀念園開展黨性錘煉。在本次錘煉中,黨員干部們聆聽了四節意義深刻的現場教學——《這就是中國》《浴血鑄豐碑,激戰淬火種》《信仰的力量》和《歷史關頭的抉擇》。這些催人奮進的革命故事使得黨員干部們思想上受洗禮、靈魂上受觸動,更加堅定了理想信念。在烈士紀念碑前,黨員干部們重溫了入黨誓詞,表達了始終忠誠于黨、忠誠于人民、忠誠于馬克思主
《浴血鑄豐碑,激戰淬火種》
圖3-6-7黨員干部在三河壩戰役烈士紀念碑前開展重溫入黨誓詞活動 |
義的決心。
4、嚴明黨內紀律,馳而不息強化作風建設
全面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要求。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層層壓實主體責任。落實好黨風廉政建設“一崗雙責”。一把手與科級以上干部簽訂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二是落實好學校黨風廉政建設有關規定,特別是對黨員干部的紀律監督,對組織紀律、工作紀律的日常監督。三是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健全黨建工作機制。找準巡察整改存在的問題,以落實巡察整改反饋的選人用人問題、制度建設滯后、內部控制等問題為靶向,修訂完善黨建工作機制。四是開展警示教育學習。堅持標本兼治,通過組織全體黨員干部學習省紀委發布的《教育警示錄》,使廣大黨員干部受警醒、明底線、知敬畏。
四、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情況
本學年學校與45家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在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深入推進的過程中,學校逐步形成了專業特色鮮明、職教特色顯著、行業特色突出的人才培養模式。2019/2020學年代表性的校企合作情況見表4-1-1。
表4-1-1 2019/2020學年學校代表性校企合作情況
序號 |
單位名稱 |
項目內容 |
1 |
佛山海爾滾筒洗衣機有限公司 |
校企共建技能實訓中心 |
2 |
廣東省休閑漁業與垂釣協會 |
游釣拓展課程進學校、進課堂 |
3 |
廣東仲雅教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研學科普項目校企合作 |
4 |
廣州明洋船舶管理有限公司 |
船舶駕駛、輪機管理訂單班合作 |
5 |
揭陽前詹風電有限公司 |
在崗人員培訓 |
6 |
廣州興港國際船務有限公司 |
實習、就業 |
7 |
深圳市頭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
校企共同育人 |
8 |
湛江市遂鄉人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
農村電商項目孵化-電商直播 |
9 |
長隆集團有限公司(珠海) |
海水生態養殖、特種動物養殖訂單班合作 |
10 |
長隆集團有限公司(廣州) |
旅游服務與管理訂單班合作 |
11 |
廣州市點都德飲食有限公司 |
食品生物工藝訂單班合作 |
案例七:校企合作助力農村電商鄉村振興
圖4-1-2 校企合作項目農村電商直播 |
我校電子商務專業在校企合作中始終堅持九個共同: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展專業建設;共同開發課程體系;共同搭建管理隊伍;共同組建教師隊伍;共同實施教育教學;共同建設實訓實習基地;共同開展考核評價;共同開展產學研服務。疫情期間,學校電子商務專業與湛江市遂鄉人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深度合作,以農村電商和直播電商為抓手,依靠企業的京東湛江館、淘寶、拼多多等店鋪,助力粵西農戶銷售金鯧魚干、海紅米、火龍果、番石榴、紅橙等大宗土特產,幫助當地村民脫貧增收,讓湛江農村更多優質的農特產品搭上電商快車,助力鄉村振興。
(二)學生實習情況
學校高度重視學生實習工作,嚴格執行教育部等五部門發布的《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教職成[2016]3號),結合學校實際制定了《廣東省海洋工程職業技術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辦法》,成立了學校實習工作指導委員會,下設學生實習管理小組??茖W組織、依法
圖4-2-2 教師指導機電實訓課程 |
圖4-2-1 學生進行計算機平面設計 |
圖4-2-4 學生在珠海長隆集團實習 |
圖4-2-5 學生進行物流堆高作業實訓 |
圖4-2-6 學生進行“拋繩“實訓 |
實施,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和職業能力形成規律;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強化校企協同育人,將職業精神養成教育貫穿學生實習全過程,促進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高度融合,服務學生全面發展,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和就業創業能力。
(三)集團化辦學情況
在廣東省職業教育“擴容、提質、強服務”的政策背景下,我校與廣東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共同開展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兩校立足本地,服務大灣區建設,圍繞區域產業結構,適應社會需求,明確辦學定位,完善校園規劃,整合學科專業以及教師隊伍建設規劃,為培養出一大批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高素質產業生力軍而做出更大的貢獻。學校作為省物流職業教育集團副理事長單位,以教學、培訓、科研和社會服務為主要內容,共同培養物流職業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作為中國海洋學會理事單位、全國海洋科普教育基地,為提升全民海洋科學素質和全民海洋意識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學校通過探索集團化辦學,實現了優勢互補,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范圍。
五、社會貢獻
(一)技術技能人才培養
學校突顯海洋辦學特色,著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創新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培育T型工匠人才,向社會輸送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學生深受用人單位好評。本學年畢業生用人單位滿意度為99.49%,就業對口率為78.88%。學校充分發揮特色與優勢,積極開展多形式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開展短期技術技能培訓數為3279人次,職業技能鑒定數為1050人天,為校企合作企業年培訓員工數為1374人天。學校重點加強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雙創教育,專設課程指導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并依托水產養殖科研基地、海洋電商創新創業基地、廣東省教科文衛系統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等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在服務行業企業、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服務學生成長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案例八:船員考證培訓為海洋事業添磚加瓦
我校是交通運輸部海事局批準的具有開展船員培訓許可的機構,具有海船船員基本安全培訓(Z01)、精通救生艇筏和救助艇培訓(Z02)、保安意識培訓(Z07)、負有指定保安職責船員培訓(Z08)、值班水手、值班機工六個項目的培訓資質,2020年參加船員培訓的學員合計達574人次。2020年培訓情況見表5-1-1。
表5-1-1 2020年培訓情況
序號 |
項目 |
期數 |
人次 |
合格證合格率 |
無限航區合格率 |
沿海和無限航區合格率 |
1 |
海船船員基本安全培訓 |
5 |
182 |
90.10% |
-- |
-- |
2 |
保安意識培訓 |
6 |
153 |
94.80% |
-- |
-- |
3 |
負有指定保安職責船員培訓 |
6 |
150 |
94.70% |
-- |
-- |
4 |
值班水手 |
2 |
52 |
-- |
63.50% |
88.50% |
5 |
值班機工 |
1 |
37 |
-- |
83.80% |
91.90% |
合計 |
574 |
-- |
-- |
-- |
圖5-1-2海事局考官現場評估學員 |
學校利用廣東的航海教育與航運發展的優勢,建立船員教育培訓與輸出基地,培養和輸出大批適應航運發展需要的高素質船員,不僅為我國船員提高國際競爭力和我國航運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而且也為我校學生的就業開辟更加廣闊的空間。
(二)社會服務
圖5-2-2 海洋科普志愿者招募活動 |
學校始終堅持圍繞行業、產業、區域發展需要,加大社會服務工作力度,主動服務我省海洋與漁業發展大局,主動服務區域發展,輻射南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學校被評為全國海洋科普教育基地、交通運輸部海船船員培訓單位、太平洋島國項目執行單位、廣東省新型職業農民培養試點學校、廣東省校園足球推廣學校、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廣東省海洋工程職業技術學校職業技能鑒定所、廣東省海洋與水產干部培訓中心、廣東省漁業船員培訓中心、廣東勞動學會職業能力評價中心計算機職業能力認證考試站等。在社會培訓方面,學校承辦了佛山市南海區水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宣傳培訓,共舉辦培訓班13期,培訓學員949人。在志愿者服務方面,學校開展了204人次志愿者活動培訓,以提高志愿者服務質量,更好的服務社區。此外,我校還承擔了2019年廣東省水產品質量安全監控計劃中水產品樣品和水產養殖水樣品快速檢測任務,圓滿完成了清遠市和陽江市水產品快速檢測的抽檢工作。在文化傳承方面,本學年學校繼續承接了南太平洋島國漁業培訓,踐行了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傳播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動輻射南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得到上級部門的表揚和社會的高度評價。
案例九:承擔省水產品質量安全監控工作,把關食品安全
圖5-2-4 水產養殖水樣品快速檢測 |
學校承擔了廣東省水產品質量安全監控計劃中水產品樣品和水產養殖水樣品快速檢測任務,圓滿完成了清遠市和陽江市水產品快速檢測的抽檢工作。共抽檢樣品數量1000個,為幫助農業主管部門掌握詳實的數據,了解產業情況,做出科學決策,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同時,學校舉辦了水產品藥物殘留快速檢測培訓班,培訓了清遠市和陽江市農(水)產品檢測機構相關技術人員及我??焖贆z測相關工作人員共34人,通過培訓,讓快檢項目的工作人員理解工作要求,統一工作規范,學會操作方法,保證了快速檢測項目的順利進行。
(三)對口支援
教育對口支援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學校深刻認識做好教育對口支援工作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增強責任感,扎實做好各項工作。學校多次舉辦教育教學改革研討會、成果交流會等,深得同行好評。在工作室建設、教學團隊構建、教學資源建設方面,學校充分發揮省級名師、省級教學團隊的示范引領作用,指導兄弟院校進行優化和建設。其中,作為省級師資培育基地,廣東省職業教育“雙師型”名教師李進豪工作室主動承擔各項培養工作,重點指導本省東西部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信息技術類青年教師專業化成長,主動開設校際和省際專題講座,充分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駱小華名班主任工作室共承擔省市級班主任培訓11次,線上德育專題培訓3次,學校來訪交流活動4次,通過微信公眾號“班班星球”,建立了立體的網絡交流和資源庫,為廣東省東西部學校的班主任工作提供了交流平臺,充分發揮了輻射引領作用。學校積極參加各種技術扶貧工作,發揮學校的海洋與漁業特色優勢,水產養殖專業、環保與食品加工專業多次送教下鄉,幫助有需要的海洋與漁業從業人員解決各種疑難問題,真正承擔起學校對口支援的社會職責。
(四)服務抗疫
學校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落實省教育廳關于“四精準、六分、一獨立、三全、五管”要求,結合學校實際,成立了學校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黨委書記、校長任領導小組組長,靠前指揮、親自部署,領導小組下設疫情防控專項機構,先后制定了《廣東省海洋工程職業技術學校開學準備方案》《廣東省海洋工程職業技術學校2020年春季學期師生返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廣東省海洋工程職業技術學校2020年春季學期師生返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第二版)》,分工清晰、操作性強。根據屬地管理原則,積極配合并主動與屬地教育局溝通匯報,嚴格校門出入管理、嚴格執行學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落實線上教學任務,積極做好師生員工的疫情防控培訓宣傳和心理疏導工作,積極為師生員工配備防疫物資,在疫情期間,學校為在湖北地區的師生發放慰問金,專人定期跟進身在湖北地區的師生身心情況,做好暖心工程。學校在春季學期師生返校工作專項督查工作中,得到屬地聯合檢查部門的高度評價。
六、舉辦者履責
(一)經費
學校發展得到省教育廳,省財政廳大力支持,辦學經費得以充分保障。今年我校未實施中等職業學校生均撥款制度。今年學校辦學經費總收入11036.13萬元,其中財政專項投入1007.96萬元,財政經常性補助9572.33萬元,學費收入425萬元,社會捐贈3.78萬元,其他收入27.05萬元;今年學校經費總支出為11759.43萬元,主要用于設備采購、日常教學、基礎設施及實驗實訓室建設等,其中投入1040.8萬元支持學校日常辦學運轉;投入118.95萬元用于中職學生助學金;投入111.83萬元支持海洋特色專業開發;投入234萬元支持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投入130.64萬元支持學校進行太平洋島國漁業培訓;投入128.8萬元支持各項科研專項;投入17萬元支持中職教師能力提升。
(二)政策措施
學校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在上級政府和廣東省教育廳的領導下,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一校一章程”為核心,積極推進依法治校,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現代學校制度。根據相關規定落實辦學自主權,確保學校具有招生自主權、教學自主權、教科研自主權。嚴格按照事業單位用人管理制度,按照核準的辦學宗旨和業務范圍開展活動。
本學年,學校出臺和修訂了《廣東省海洋工程職業技術學校全職聘用教職工年度績效考核及獎勵辦法》《廣東省海洋工程職業技術學校水電管理辦法》《廣東省海洋工程職業技術學校2020年春季學期師生返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應急方案》《廣東省海洋工程職業技術學校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19項規章制度,進一步規范了學校管理行為,有力地推進了內部控制工作。
七、特色創新
案例十:基于多技術融合推進學校教育教學信息化發展
一、逐夢前行
在廣東省2020年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試點校的遴選中,學校成功申報成為80所試點校之一。
1、一年績效目標
圖7-1-1 校信息化管理團隊參加智慧教育論壇 |
2、三年發展愿景
立足學校,局部推進,總結經驗,帶動全體?;凇岸嗝襟w+互聯網+人工智能”打造智慧校園,以教學APP應用、翻轉課堂、在線教育等為抓手,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
二、行動在路上
1、啟動儀式
學校高度重視,成立信息化管理團隊,隆重舉辦了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啟動儀式,全面宣講“多技術融合試點?!钡慕逃虒W理念。
2、課題研究
學校申報的專項課題榮獲廣東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 2.0專項科研課題立項,在95項立項課題中占據2項。分別是:《基于多技術融合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與實踐》,《基于超星學習平臺的沉浸式學習模式的研究》。
3、專題講座
根據校本研修計劃,學校積極推進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試點校的各項工作,基于專題講座提升全體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應用能力。
4、網絡研修
根據試點校的工作計劃,學校積極推進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網絡研修工作,骨干教師參與率達到100%。其中,信息化管理團隊撰寫的工作總結《基于名師工作室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研究與實踐》已被《廣東教育·職教》錄用。
5、校本研修
專項資金扶持,基于校級專項研究課題全面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信息化能力,骨干教師參與研究的覆蓋率為100%。專項資金扶持,基于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評審標準,培育6項校級信息化教育教學成果,并以此作為抓手全面推進信息化教育教學。其中,由廣東省教科文衛系統李進豪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推進的專項校本研修“黨建與沉浸式教學深度融合的研究與實踐”已初顯成效。
三、引領示范
1、不忘初心
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撰寫的教研總結《基于混合學習模式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與實踐》發表于《廣東教育·職教》,并應邀在國培(省培)班面向學員進行分享,深得學員好評;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撰寫的工作總結《發揮工匠作用的研究與思考》獲廣東省教科文衛工會第八屆優秀調研成果(論文)二等獎,獲得專家好評。
2、牢記使命
在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指導下,基于廣東省職業教育“雙師型”名教師李進豪工作室指導兄弟院校教學團隊開展混合式教學研究富有成效,其中網絡學員主持的專項課題研究《中職信息技術類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與應用研究》獲得市級立項。
3、媒體報道
在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指導下,疫情防控期間,廣東省職業教育“雙師型”名教師李進豪工作室積極探索線上教育的教學有效性,研究紀實《停課不停研,線上共成長》獲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廣師大培訓”公眾號報道。
案例十一:積極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提升學校人才培養質量
學校積極組織參加1+X證書制度試點學校申報工作,成功申報了物流管理、 Web前端開發、財務數字化應用、跨境電商B2B數據運營、工業機器人集成應用和工業機器人裝調等6個“1+X”證書制度試點,目前各項工作穩步推進。
一、工作情況
1、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協調機制
學校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教育部、省教育廳關于1+X證書制度首批試點的文件精神,成立了由校長任組長、分管教學副校長任副組長的領導小組,周密部署,制訂計劃,調動資源、落實責任,積極推進試點工作。
2、加強師資建設,提升培訓能力
學校加強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建設,打造能夠滿足教學與培訓需求的教學創新團隊,促進試點專業教育培訓質量全面提升。鼓勵教師積極參加1+X證書制度相關師資培訓項目,切實提高教師實施教學、培訓和考核評價能力。證書制度教師培訓情況見表7-1-1。
表7-1-1 1+X證書制度教師培訓情況
序號 |
1+X證書類型 |
教師參培人數(人次) |
1 |
物流管理 |
10 |
2 |
財務數字化應用 |
6 |
3 |
跨境電商B2B數據運營 |
4 |
4 |
Web前端開發 |
8 |
5 |
工業機器人集成應用 |
6 |
6 |
工業機器人裝調 |
3 |
3、加大學生培訓,提升職業技能
學校積極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培訓及考評工作,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1+X證書制度學生培訓情況見表7-1-2。
表7-1-2 1+X證書制度學生培訓情況
序號 |
1+X證書類型 |
學生培訓人數(人次) |
完成率(%) |
1 |
物流管理 |
125 |
100 |
2 |
財務數字化應用 |
52 |
110 |
3 |
跨境電商B2B數據運營 |
100 |
100 |
4 |
Web前端開發 |
250 |
100 |
5 |
工業機器人集成應用 |
60 |
100 |
6 |
工業機器人裝調 |
60 |
100 |
圖7-2-2 工業機器人集成運用項目實操訓練 |
二、1+X證書試點經驗總結
1、高點定位,實現“一做好、兩做到”
學校專門成立了專業領域證書教師團隊,以平行授課及實訓輔導并行推進,實現“一做好、兩做到”,即做好書證的銜接與融通,做到證書培訓內容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內容相融合,做到證書培訓過程與學歷教育專業教學過程相同步。
2、以點帶面,形成“X”證書專業集群
學校認真總結各專業領域試點經驗,積極穩妥地擴大試點范圍,2021年度將在已申報6個專業繼續開展試點,逐步擴展至相關專業群內更多專業,確保每個專業方向至少對接一個“X”證書,實現學生“X”證書選擇上的自主、多樣和豐富,形成“X”證書專業集群效應。
3、對接標準,促進專業群內涵建設
強化專業群內涵建設,不斷優化、細化人才培養方案,著力推進“1”和“X”書證融通、有機銜接。扎實做好四個方面的對接:一是從課程標準層面進行改革,畢業要求將指標點融入相關專業的“X”證書;二是從課程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強化專業培養的過程性和實踐性,創造多維度教學場景和教學方式,實現知行合一的職業教育培養目標;三是從具體執行教學計劃方面,靈活做到證書師資培訓、學生培訓安排與教學周期相協調;四是從教材方面進行改革,開發按“1+X”證書教學模塊組合教學內容的“項目+活頁”數字化、立體化專業課程教材。以“X”證書標準為紐帶,向下對接課程標準,開展課程認證,向上對接行業標準,開展行業認證,實現“課程認證、X證書認證、行業認證”相統一,強化學生綜合素質、專業技能、崗位適應能力和自主創新意識。
4、統籌安排,實施高質量職業培訓。
圖7-2-3校企對接-企業向學校捐贈教學軟件 |
5、培養人才,深化職業教育改革
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是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拓展就業本領的重要抓手。將1+X證書制度試點與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師隊伍建設等緊密結合,推進“1”和“X”的有機銜接,提升了職業教育質量和學生就業能力。
八、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
(一)主要問題
1、校企合作辦學模式還有待進一步探索和發展
學校在如何引入企業中的實踐項目,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機制,讓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實踐項目融為一體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和實踐。
2、學校辦學條件有待改善
促進師生專業成長需要良好的軟硬件設施,目前學校的基礎設施還有改善的空間,實訓設備有待充實,以為教學提供有力的保障。
3、德育教學師資隊伍需進一步加強
目前我校德育課程教學師資不足,對德育教師的培養力度不夠。
(二)改進措施
1、增強辦學特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加強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和實踐,繼續開展“產教融合”辦學研究,完善辦學機制;優化職業教育集團的運作機制,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強課程開發和建設,加大軟件投入,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
2、改善軟硬件設施,優化工作環境,促進師生技能成長
立足自身實際,優化硬件資源配置,利用集團化辦學契機,拓展經費來源,美化校園環境,讓師生在優美環境開展教學;努力提升我校在技能比賽中的總體水平,吸引優質生源,以保證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3、加強德育師資隊伍建設
學校積極充實德育師資隊伍;組織德育教師參加省級以上的師資培訓,提升德育教師思想政治素質與專業水平;完善德育教師教學評價機制,提升德育教師工作積極性。
廣東省海洋工程職業技術學校
二〇二一年一月
廣東省海洋工程職業技術學校2020年度教育質量報告.rar pdf原文下載